| Shenzhencs.cn

加载

50岁以上人群买保险的正确方式

最近央视的热播剧,孙俪主演的《蛮好的人生》非常火,里面很多非常真实的老年人生病住院的情节:

  1. 菜市场陈老板的妈妈,腿疼要做关节置换手术,国产的人工关节价格大概5万块,一般能用10年左右,以后可能要重新受遭一回罪,手术换新的关节,但这种医保能报一大部分。

进口的人工关节16万,使用时间长,能用到20年左右,但医保基本不报,幸好给太太买了医疗险,这16万能报一大2、女主前夫的二叔,因为心脏不舒服,在县城和省城的医院做了检查,最后还是不放心,专门跑到上海去复查、手术。

医生诊断出二叔是心脏瓣膜封闭不全,手术治疗的费用大概20万 ,大部分都要自费,原本以为有医疗保险,到后来才发现,临到签合同,老人家觉得每年交保费,万一没生病,这个保险买了不划算,就没买了。后来实在没筹到钱,发起众筹,孩子的婚事都被搅黄。

……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、免疫力下降,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:三高、冠心病、骨质疏松等等,大病也更高发,像癌症、心梗、脑中风等。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预计到2035年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4亿,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%,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,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。

对于每个家庭来说,老龄化也意味着:家里的老年人在保健和医疗费用的比重,会越来越大。

经常遇到很多咨询父母保险的朋友

通常都是担心父母年纪大,免疫力下降,想给买重疾险,报销大病治疗的费用,殊不知年纪越大,重疾险保费越高了,而且容易出现“保费倒挂”的问题,即保费超过保额。

而且买保险是需要做健康问卷的,到了50多岁或以上,很多时候都有了常见的慢病,如:三高,动脉斑块、各种结节….都会影响医疗险的配置。

一般50岁或以上的人群买保险,建议如下:

1、医保是基础,一定要买,居民医保、新农合都可以

2、当地的惠民保最好都买上,因为商业医疗险都是除外一切既往症,惠民保一般都是涵盖既往症的,比如某人有高血压,买商业医疗险,会除外高血压和相关的并发症的治疗责任;

3、医疗险,买常规百万医疗险,或者免健康告知的医疗险。比惠民保的保障更全面,报销比例更高,自费药的保障也更多,通常免赔额之后,符合条款能100%报销。每年用确定的保费,堵住治疗大病的医疗费无底洞。

4,意外险,年纪大最怕摔倒,意外险要选择没有健康告知的,这个比较容易买上,值得注意的是:意外医疗的额度尽量高些,这个额度是用在发生意外时,医院的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。

最后,可以每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,这不是保险,但却是比保险更效的方法,如果所有疾病都能早发现早、治疗,就是最好的。

泡菜效应-心理知识
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泡菜效应”:和什么人谈恋爱,真的很重要!

引领自我探索和心理成长的平台,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。我们分享有价值、有趣的成长干货,陪你走心理成长之路。

有人说,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,或许就决定了你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。虽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,但还是有几分道理的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你身边是一个整天抱怨生活的人,你会不会觉得阳光都暗了几分?而如果对方是一个积极向上、总能发现生活美好的人,你是否也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?

谈恋爱这件事,从来不只是“找个伴”那么简单。它像一块磁铁,无形中牵引着你的情绪、习惯甚至人生轨迹。你或许没意识到,那个每天和你分享早餐、睡前聊天的人,正在用他的能量场悄悄重塑你的生活。

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“泡菜效应”——泡菜的味道,不取决于白菜本身,而取决于它被浸泡在什么样的腌料里。

人也是如此。你和谁朝夕相处,就会慢慢被“腌”成什么味道。

如果让你选择恋爱对象,记得一定会找一个能让自己“越泡越香”的人。

那么,如何具体了解泡菜效应呢?

泡菜效应,听起来像厨房里的常识,但它讲到的却是人际关系的深层规律。

简单来说,人的行为和性格会无意识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就像泡菜在不同的腌料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。

在恋爱中,伴侣的思维方式、情绪状态和生活习惯,就像腌料一样,日复一日地渗透到你的生活中。

打个比方,假设你是一个典型的“宅女”。周末永远窝在家里刷剧,对运动毫无兴趣,甚至觉得出门散步都是浪费时间。但自从你遇到了现在的男友之后,生活彻底变了样。

男朋友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,每周雷打不动去爬山、骑行。一开始,你只是为了陪他勉强参与,可半年后,你竟然主动买了专业登山鞋,甚至开始研究徒步路线。神奇的是,你原本急躁的脾气也温和了许多。

后来你还可能会说:“和他在一起,我才发现原来站在山顶吹风的感觉这么爽。”

你看,好的恋爱关系就像一坛优质的腌料——不需要刻意说服,不需要激烈争吵,只是静静地浸泡,就能让一个人从内到外焕然一新。

既然知道了泡菜效应的威力,我们该如何在恋爱中主动用好它?

1、先选对“腌料”,再谈爱情

很多人一谈恋爱就“上头”,只顾着心跳加速,却忘了观察对方的底色。

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先问自己:和TA在一起后,我是变得更热爱生活了,还是整天焦虑不安?我的能量是被滋养了,还是被消耗了?

就像你绝不会把新鲜白菜扔进发霉的酱缸,选择伴侣时,也要警惕那些自带“负能量腌料”的人。

比如总是唉声叹气的悲观者,或是习惯性指责他人的挑剔者。他们的情绪毒素,就像酸腐的汁液一样,慢慢腐蚀你对生活的热情。

2、做彼此的催化剂

好的腌料不仅能调味,还能促进发酵。恋爱也是如此。

我认识一对夫妻,两人都是程序员,但是他们的日常对话从来不只是代码和加班。丈夫喜欢摄影,妻子就跟着学构图;妻子痴迷烘焙,丈夫就成了“首席试吃员”。

十年过去,他们的朋友圈里堆满了旅行照片和自制蛋糕,而当初同期入职的同事,大多还在抱怨“没时间发展爱好”。

真正的“泡菜式恋爱”,不是谁改变谁,而是互相激发对方身上更好的可能。

3、定期换水,保持鲜活

再好的腌料,泡久了也会失去活性。感情同样需要更新。

双方可以约定每个月尝试一件新鲜事:一起去学陶艺、参加即兴戏剧工作坊,甚至只是换条路散步。这些微小的改变,就像往腌料里加一勺新酿的米酒,能让关系始终保持鲜活的口感。

看到这里,你就知道了为什么TA能决定你的人生剧本了,也就是泡菜效应的底层逻辑。

从心理学角度看,泡菜效应之所以在恋爱中威力巨大,是因为它触达了三个深层机制:

一、是镜像神经元的“复制粘贴”本能。

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群特殊的细胞,叫镜像神经元。它们像一面镜子,会自动模仿亲近之人的表情、语气甚至思维方式。

当伴侣每天说“试试看,说不定能成”,你面对挑战时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。但如果TA总嘀咕“算了,肯定不行”,你伸手推机会之门前就会先缩回手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比任何说教都直接。

二、是情绪场的“共生效应”。

心理学研究发现,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,情绪会像连通器里的水一样自动平衡。如果一方长期焦虑,另一方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也会升高;而如果伴侣情绪稳定,你面对挫折时的恢复速度会快得多。

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恋爱后容光焕发,有些人却眼窝深陷——你们共享的不仅是晚餐,还有整个情绪生态系统。

三、是习惯的“捆绑打包”规律。

神经科学中有个“赫布定律”:一起被激活的神经元会连接在一起。放到恋爱中,就是你们共同经历的事物会重塑彼此的大脑回路。

比如伴侣爱读书,你也会逐渐习惯睡前翻几页书,伴侣熬夜刷手机,你原先规律的作息就可能崩塌。这种“神经耦合”一旦形成,改变的成本会越来越高。

重要的是,泡菜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复利价值。一天的区别或许微不足道,但三年、五年后,那个被积极“腌料”浸泡的人,可能已经创业成功、健康苗条、眼里有光;而另一个被消极环境腐蚀的人,或许还在原地抱怨命运不公。
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:

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

其实,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?

那个牵着你手的人,或许不会直接给你财富和地位,但TA的思维方式、情绪模式和生活方式,会像细雨渗透土地一样,悄无声息地影响你整个人。

所以,下次当你为“要不要和TA继续”而犹豫时,不妨问自己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“和这个人在一起,我是在走向更好的自己,还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埋雷?”